1.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超越北京!!

2.伦敦奥运拿什么影响一代人 日不落欲重树强国

3.要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的作文,或者读后感。

4.伦敦奥运会不会给市民交通带来影响?

5.08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吗?

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超越北京!!

survival伦敦奥运会-伟大的伦敦奥运会

我非常赞同!!!!

伦敦奥运会总共34个体育场馆,大部分利用旧的场地改造,新建场馆仅14个,其中仅6个永久性场馆,总耗费15.45亿英镑。而北京奥运会共计102个奥运项目,场馆建设总投资为194.9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9.5亿英镑。北京奥运会花费的确outrageous(惊人的)。

开幕式上,人们载歌载舞,J.K.罗琳、憨豆先生、邦德、贝克汉姆……悉数登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面壮观,但是伦敦开幕式更有个性。

和北京奥运会闭幕式整齐宏伟的风格有所不同,伦敦奥运会闭幕式就像是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没有整齐的排列,没有统一的口号。从空中俯视闭幕式场馆伦敦碗,整个舞台呈现“米”字形,伴随着不同的节目颜色进行炫彩转换。演出形式主要采取的是剧情舞台表演,随着不同歌手的出现,不同歌曲的演绎,一切都呈现“不规则”演出形式。正如此次闭幕式的名字:这是一场“英伦音乐交响曲”(A Symphony of British Music)。

伦敦奥运拿什么影响一代人 日不落欲重树强国

从北京到伦敦

四年前的北京奥运,似乎仍在眼前。如今,舞台已转到伦敦。那里将会演绎怎样的奥运激情?中美金牌大战将掀起多少风浪?刘翔、孙杨、李娜等“中国龙”、“中国凤”还将续写多少传奇?

历史上,英国人曾两次在现代奥运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如今,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徘徊不前的英国经济则热切期待奥运“反哺”。7月27日,口号为“影响一代人”的伦敦奥运能否为凄风苦雨的世界经济带来一片明媚?

让我们,走近英国,走近奥运。

伦敦“影响一代人”意味什么?

对于英国人来说,如今再一次与奥运牵手,已不再是满足自身的奥运情结,也不屑去树立“日不落帝国”的形象和国威,他们更希望通过奥运来实现人文、经济和体育重回世界中心的雄心。

继1908年第4届奥运会、1948年第14届奥运会之后,2012年第3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三次来到古老的伦敦。如今,全世界都开始前瞻伦敦奥运。人们好奇本届奥运会将有什么精彩看点,人们也在好奇伦敦奥运会的口号—— “影响一代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走出困境,变被动为主动

6月5日,伦敦奥运会倒计时第50天,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向世界宣称:伦敦已经准备好了,伦敦将信心十足地去迎接这次伟大的盛会。

与往届奥运会不同,总预算仅为93亿英镑的伦敦奥运会从一开始就面临资金不足的窘境,甚至一度还面临停办的危机。然而,睿智的英国人没有退缩,反而在逆境中崛起,在困局中突围,伦敦变被动为主动,扭转了危机。为此,英国和伦敦赢得赞誉。

两年前,发端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开始由单一国家演变为整个欧元区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去年下半年,欧债危机出现了向法国、德国等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复苏的脚步。

英国没有使用欧元,欧债危机对其影响没有对德国、法国那么大,但是这场风暴还是给英国筹办奥运会带来了极大困难。高消费、高福利是“长期的难题”,已经令英国经济举步维艰。受长期低出生率、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和二战后生育潮人口大规模步入老龄等因素影响,从20世纪末开始,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然而,即使经济不景气,社会压力大,欧洲的大多数公众却不愿改变高消费、高福利的格局,个别欧盟成员国政府不顾本国财政情况与经济实力,一味寻求与发达国家同等的高福利。其中欠发达的希腊和爱尔兰较为突出。2010年,希腊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为20.6%,而社会福利在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更是高达41.6%。

危机令伦敦奥运会两个主要基建工程——预算10亿英镑的奥运村和4亿英镑的媒体中心——开发商资金长时间无法到位。为了节省开支,伦敦甚至取消了4座体育场馆的修建计划,而把赛事转移到现有场馆内进行。其实,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的心中非常清楚伦敦面临的资金问题,他说:“我知道我们在北京的成功之后,步入了经济困难时期。但奥运会以前也曾成功度过难关。奥运会的历史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和努力奋斗,就能战胜暂时的困难。”

此前,伦敦曾经主办过两届奥运会,分别是现代奥运的初创期1908年和二战结束之后的1948年。而时隔60多年后再次获得2012年的主办权,使伦敦一跃成为第一个三次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但说来也很偶然,前两次奥运会都是伦敦接了别人留下的摊子,1908年奥运会原本应该是在罗马举办的,当时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引起一场巨大灾难,意大利政府无暇顾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于是将奥运会授予伦敦举办。而1948年的奥运会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百废待兴,正忙于恢复重建,英国奥委会于1945年10月向国际奥委会申请举办第14届奥运会,申办城市仅有伦敦一家,因此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主办权。当年伦敦再次成为奥运会的“救世主”。 1948年的奥运会主办者囊中羞涩,连参赛运动员吃饭都要限量。不过,让人佩服的是,那时的英国政府并没有打肿脸充胖子,而是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办好奥运会。

英国人怎么也没料到,半个多世纪后,当他们第三次享受承办奥运会的荣耀时,居然又面临了始料不及的金融危机!据业内专家透露,原本英国政府预估约有7亿英镑私人资金注入奥运以及在伦敦以东斯特拉特福周围地区的改建工程。但北京奥运会后,全球银行停止借贷,开发商资金吃紧,纳税人将不得不被动介入。提供1.7万名选手、官员和裁判员入住预估耗资10亿英镑兴建的奥运村,一度成为最头痛的问题。开发商希望在奥运结束后出售部分建筑收回一些投资。负责2012年伦敦奥运基础建设的伦敦奥运筹建局,计划注资5亿英镑兴建奥运村与媒体中心,其余费用则由私营企业负责筹资。

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阻力,英国人没有退却,而是通过制定系列举措,坚定了决心——要举办一届“节俭”但“赚钱”的奥运。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来,“盈利”已经成为各国争相申奥的重要原因之一,英国也不例外,他们在申办时就将奥运能够提升经济作为服众的理由。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2012年上半年经济将为负增长,失业人数将升至285万人。英国政府更希望通过奥运振兴经济,首相卡梅伦下令额外支出4100万英镑投入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演出,面对民众的抱怨和反对,英国体育部长休·罗伯逊回应道:“之所以要再投资4100万英镑,并不是为了追赶北京奥运会,而是希望人们在离开后英国还想回到这里旅游,让我们的经济及旅游利益达到最大化。”

在金融危机下办奥运难以做到皆大欢喜,但英国要办一届投资回报率最高、最体现可持续性奥运的目标从未动摇。日前,首相卡梅伦自信地表示,奥运期间可能为英国增加10亿英镑的收入,而英国政府的任务就是将潜在的商机转化为现实。旅游业是英国第五大产业,政府计划在奥运会期间推出增加法定假日等措施推动旅游业盈利。而为了让英国零售业走出目前的困境,英国政府放宽伦敦奥运会期间商店周日开门经营的规定,现行法律规定英格兰的大型商场只能在星期天开门营业6小时,而从7月22日开始,商场将可以在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8个星期日延长营业时间,据估计,仅此一项就能给各商家带来9000英镑的收益。

此外英国政府还想利用举办奥运为英国企业开拓市场,重点对象是中小企业。英国投资贸易署的奥运遗产部常务董事科林斯向媒体透露,他们通过奥运推动经济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英国企业俱乐部”,这是一个任何企业都可以免费加入的在线商业信息平台,奥运结束后依然使用。另一个是将伦敦繁华地段的兰卡斯特大厦在奥运期间作为英国的“商业大使馆”,向来参加奥运的各国商界人士推广英国企业,据悉,奥运期间兰卡斯特大厦还将举办“中国商业日”。科林斯还透露,英国政府在给企业搭建商业平台时,遵循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例如通过争取私营部门的赞助和合作,凡是在英国企业俱乐部注册的企业都可以在奥运期间免费使用伦敦市中心的一处高级活动场所,这给受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当然,英国政府的努力能取得多少实绩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正如塞巴斯蒂安·科所言:“奥运会不只是一个17天的活动,申办时我们承诺要对伦敦东区改造,而如今我们开发改造了其中的120公顷。”对于举办伦敦奥运会到底赔不赔钱,伦敦发展署业务支持及推广部总监罗贝德说道:“通过奥运重振伦敦这一世界商业之都、世界金融服务业之都,不能简单地用商业利益来衡量。”

无论塞巴斯蒂安和罗贝德,其实向我们传递了同一个信息:英国举办奥运会更深远的目的是重返世界经济中心,其雄心之大令人刮目相看。不过英国政府也不会放过眼前的利益,伦敦奥运会的门票已销售一空,开幕式的门票已经被炒到了9000英镑一张,仅奥运门票这一项收入就达到了伦敦奥运会预算的四分之一。奥运会还没有开幕,不过这场盛会很可能成为英国提振经济的强心剂。

借助奥运,重树强国形象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从英国发起。英国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喷气式发动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等等。二百多年来,世界一流的各类大专院校也在英国发展起来。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时期。不列颠王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大英帝国已经失去昔日荣光。

即便如此,时至今日英国仍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强国,前些年国内生产总值一直稳居世界前五。作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由于近几年英镑贬值、金融危机等原因,英国GNP总量一度跌出前五,被法国超过。这让自尊的英国人很是不爽。因此,借助奥运会的东风,英国政府急需从各个方面提升世界强国的形象。除了振兴经济外,英国还提出口号,要从政治、人文、体育甚至是饮食方面全面“影响一代人”。

现代奥运会的发源国是希腊,但提起现代体育的发源地,英国则是不折不扣的老大。英国是现代足球的鼻祖,更是诸多小球运动项目的发祥地:网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台球、曲棍球、棒球、橄榄球、板球、马球等等……然而,让有些高傲的英国人“脸红”的是,尽管英国在众多体育项目上拥有璀璨的历史,是诸多现代体育项目的鼻祖,但与世界上其他体育强国、大国相比,他们发明创造的这些体育运动,很多自己都玩不转。另外在一些文化领域英国的身影已处于边缘,这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世界上许多人津津乐道于好莱坞大片、日本动漫和韩剧时,还有多少人对披头士乐队和莎士比亚感兴趣,是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面对严酷的现实,英国人摒弃了傲慢和偏见,希望通过再次举办奥运将英国的人文价值观输送到世界各地。据英国媒体披露,英国政府在申办之初就制定过一份伦敦奥运的战略文件,其中就评估了举办奥运对英国形象和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作用。

奥运口号“影响一代人”,还体现在英国政府推进“国家统一”的愿望。英国前首相布朗曾发表过捍卫国家统一的讲话,而当时英国保守党***、也就是现任首相卡梅伦也发出过“在一起比分开更强大”的声音。英格兰尽管是国际大赛的常客,但它代表的只是英格兰,只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而通过联合组队以英国的名义出战,意味着一个团结强大的英国出现在世人面前。奥运和足球比赛背后的统一政治姿态,展现了英国进一步作为世界强国的形象。不可否认,每个东道主都期待收获好成绩,家门口作战的英国无疑希望借此机会重返世界体育强国的位置,可光在自行车、皮划艇和帆船上夺金还欠缺说服力,足球作为集体项目金牌分量要更重一些,伦敦希望能找回昔日足球老大的感觉。而英格兰队最近十年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乏善可陈,如果以“大英联队”出战,就可以整合英国最强的足球资源,像弗莱彻、贝尔和拉姆塞都有机会出战,一旦在家门口拿到足球金牌,会对重新塑造英国的体育强国形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严格意义来说,奥运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真正的“英国队”。而这次伦敦奥组委和英国首相都希望能联合组队,这将是奥运会上首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英国队。目前,威尔士希望之星拉姆塞和贝尔再次表达了想代表英国参加伦敦奥运的愿望,看来英国所有人聚在一起为夺冠而努力的愿望是难以阻挡的。这或许是伦敦奥运会“影响一代人”又一个极为成功、可载入史册的事件。

近几年来,英国政府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借助奥运会,宣传英国,提升形象。

今年4月,在伦敦奥运倒计时100天之际,英国车手汉密尔顿在备战F1中国站之余与姚明一同出现在上海东方明珠号浦江游览船上,为伦敦奥运会“GREAT英国”的全球推广活动倾情助阵,希望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到来前,不仅向中国公众呈现一个富有生机的英国,也展示英国在创意与创新领域的优势。英国大臣杰里米·亨特表示:“2012年对英国来说是令人激动的一年。全世界的目光不仅会投向伦敦奥运会与残奥会,英国也会迎来女王登基钻石禧年庆典。我们希望全世界都能与我们一同分享激动人心的时刻,这也是GREAT的真正含义及我们希望给中国带来的信息。”

早在两年前英国政府就表示,在奥运会期间,他们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举办奥运会,不单单给全世界的体育精英创造一个争金夺银的舞台,还将给每一个来到伦敦的人提供一系列免费的具有英国人文气息的活动,英国文化会用一种不生硬的方式输送出去。

目前在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希望借奥运会东风,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学生汪洋,作为志愿者曾前往英国斯托克波特自治市进行为期一年的汉语教学工作。他告诉记者,伦敦运动氛围非常好,白天和晚上都可以看到跑步和骑山地车的人,即使是下雨,也有很多人在运动。

借助奥运会机会,英国人甚至还要为自己国家的“饮食”正名。当年,在伦敦击败巴黎成功拿下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后,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就有些“调侃”也有些“不服”地表示:“奥运会为什么要到一个食物那么难吃的国家举行呢?”事实上,英国饮食的确不受欢迎,也难怪当年法国总统如此揶揄,英国人无法反驳,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似乎也“默认”了。如今,在伦敦奥运会临近之时,英国人开始为英国菜正名,他们盛情邀请很多国家的著名餐馆来伦敦“短暂开业”,为此还推出了临时性质的餐饮执照。

除此之外,英国还将借助奥运会重振英国旅游业的发展。据英国旅游局预计,2012年英国将接待3000人次游客,这将给伦敦带来高达160亿英镑的旅游收入和25万个全职工作岗位;在奥运之后5年,奥运遗产将继续提振旅游业,预计游客数量将增加110万人次,带来7亿英镑的收入增长。

事实证明,试图“影响一代人”的伦敦奥运会,正在向他们的既定目标迈进。对于已经主办过两届、已经在办第三届奥运会的英国人来说,如今当他们再一次与奥运牵手,已不再是满足自身的奥运情结,也不屑去树立“日不落帝国”的形象和国威,他们更希望通过奥运来实现人文、经济和体育重回世界中心的雄心,无论是极力推广英国人文理念、联合组建意义深远的英国国奥队,还是增加开幕式和奥运安保的预算,都体现出主办方为了将“影响一代人”的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强大决心。

还有50天,让我们的目光齐聚伦敦碗。

要伦敦奥运会闭幕式的作文,或者读后感。

铭记伦敦里约再见

汽车驶过,人们拎着包,匆匆行走在伦敦的街道上。当奥运会的大幕落下,这座城市重新回归了原来的模样。

12日傍晚,在伦敦东区的奥林匹克体育场里,一场众星云集的闭幕式为为期16天的体育盛会画下了句点。

如果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一部讲述英伦三岛历史文化的舞台剧,那么闭幕式就是一个万众狂欢的大型演唱会。

体育场中心的舞台被幻化成了伦敦的缩影,伦敦塔桥、圣保罗教堂、大本钟和伦敦眼等地标性建筑披上了银色的外衣,静静地矗立在“报纸”拼接成的地面上。

钟声敲响后,城市醒了,一辆辆披着报纸外衣的卡车与的士缓缓驶过,身穿报纸图案服装的男男女女,走过渐渐喧嚣的街头。

“我想歌唱,我想呐喊,我想尖叫直到词句枯竭,把一切都写在纸上吧,这样传递给世人。”女歌手埃米莉·桑德一曲石破天惊的《读懂这一切》宣告演出的开始。

告别伦敦

的确,报纸是伦敦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过去的日子里它已经把伦敦奥运会上发生的一切传递到了世界各地。

从博尔特再添三金续写辉煌,到菲尔普斯打破奖牌纪录急流勇退,从林丹与李宗伟巅峰对决后成功卫冕,到孙杨、叶诗文昭示中国游泳强势崛起,短短的两个多星期的时间见证了太多的传奇故事。

不,要记住的不仅是这些。

报纸上曾经记录了一个名叫埃蒙斯的枪手,两次最后一枪失误的梦魇和甲状腺癌的噩耗没有把他击倒,当他收获铜牌后与妻子深情相拥,人们看到了坚持的力量。

报纸上曾经讲述了一位名叫丘索维金娜的母亲,37岁的高龄仍披上战袍参加跳马的比赛,只为了给儿子治病,虽然她没能拿走奖牌,却向人们证明了母爱的伟大。

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在屏幕上闪过。那首曾在比赛结束后响彻赛场的老歌《日落滑铁卢》再次响起。“每当凝望着滑铁卢的落日,我宛如置身天堂。”而这次人们从伦敦带走的记忆,又何止是滑铁卢的落日?

在“披头士”与“皇后乐队”的经典曲目重新演绎之后,在“辣妹”们再次聚首粉墨登场之后,各代表团运动员一起走上舞台。此时此刻,他们不再是对手,而是一起跳舞一起歌唱的一家人。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旗缓缓降下,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把它交给了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而罗格又把会旗转交到里约热内卢市长爱德华多·帕埃斯手中。随着帕伊斯面带微笑地挥舞起会旗,奥运史正式翻开了新的一页:里约时间开始了。

相约里约

身穿橘色工作服的环卫工人雷纳托·索里苏走到了舞台中央,拿着扫把跳起了桑巴舞。事实上,这曾经是这位环卫工人的真实生活。1997年,他的跳舞天赋被发现,现在他已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舞者。每年狂欢节,他的舞蹈都是保留节目。

在索里苏的指导下,企图阻止他的安保人员也跟着一起跳了起来,上百名舞者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他的身边,体育场变成了桑巴嘉年华的舞台。

传奇歌后马里萨·蒙特化身为海洋女神梦幻登场,而饶舌歌手BNegao用一首《原子马拉卡度》向人们发出热情的邀请。

随后,身穿巴西传统民族服装的街头鼓手以及表演巴西武术的卡波耶拉艺术家把里约的城市风景带到了人们面前。科尔科瓦多山顶上的基督像,俯瞰着狂欢的人群。

同时出现的,还有巨大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标志。橙、蓝、绿三色组成的人手臂相连,翩翩起舞。

“虽然两个多星期的奥运会结束了,它将激励一代人,”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说,“现在我们可以这样说,当机会到来,我们的确做了正确的事情。”

位于体育场一侧的主火炬缓缓打开,如同16天前它合上前的样子,在火炬上方,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振翅欲飞。

过去的这段日子中,有欢笑,有泪水,有抱怨,有感动,但无可否认它是一段宝贵的记忆。虽然圣火熄灭了,这一段记忆将跟随这204个镌刻有各个代表团名字的火炬花瓣一起,被带到地球的各个角落,在人们心中,燃烧不熄。

谢谢,伦敦!四年后,里约再见!

伦敦奥运会不会给市民交通带来影响?

4年前,北京奥运会得到了“无与伦比”的赞誉,英国媒体惊呼“北京奥运会难以逾越”;4年后,当距离伦敦奥运会揭幕只剩100天,英国首相卡梅伦承诺伦敦奥运会将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盛典”,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也踌躇满志:“细节将决定这是一届很好的奥运会、还是一届伟大的奥运会。”最后的百米冲刺,伦敦奥运会面临的难题可不只是喜怒无常的天气,直面指责、化解忧虑是伦敦奥组委未来百日的必修课。 本报记者 张楠 民众抵触 “我们只剩100天,真的很近了” 英国有6000万人口,其中1000万将在奥运会期间离开英国,“逃离奥运”是他们的首要动机;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居民已经上了法庭,他们担心如潮的游客会带来噪音污染;爱喝酒、爱泡吧的雾都男女也很郁闷,在奥运会的那半个月,伦敦大多数的酒吧都会在夜里11点打烊,因为警方担心有人酒醉闹事;住在奥林匹克公园所在的斯特拉特福德地区的居民莱德说:“我身边很难找到期盼奥运的人。” 《独立报》的专栏作家兰达尔发出这样的呼吁:“英国人振作起来,停止抱怨吧!” 55岁的塞巴斯蒂安·科,曾是两枚奥运1500米赛跑的金牌得主,但身为伦敦奥组委主席的他,眼前却横着一道更难冲刺的终点线,那就是奥运人气,他期盼着为期70天、全程8000英里的奥运火炬接力能点燃英国人对奥运的热情:“尽管市民多少还是感到不便,但大家要记得这是一个庆典,而我们是东道主。” “当你离奥运会开幕还有7年、5年、3年,那是一回事,现在已经以日计算,我们只剩100天,真的很近了。”塞巴斯蒂安·科从他23楼的办公室俯瞰着有80000个空座位的奥林匹克主体育场。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奥运会门票一票难求,这说明不少英国人在内心深处还是在乎奥运的,“最后一轮售票将在5月进行,250万张门票里包括150万张足球门票,奥运门票的销售从来没有如此紧俏过。” 主体育场、自行车馆、游泳中心等永久性场馆已经就位,而用于举办沙滩排球、公路自行车等比赛的临时性场馆还没有竣工,塞巴斯蒂安·科承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实际上,伦敦奥运会的场馆预算只是北京奥运会的零头,尽管如此,英国民众仍旧指责奥组委“花销太多”。 交通安保堪忧 “不会忧心失眠,一切尽在掌握!” 今天,伦敦多处庆祝奥运倒计时100天,交通和安保将接受小考,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透露,这些天他睡得好、没失眠,因为“一切尽在掌握。” 奥运会开幕前半个月,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10500名运动员将入住奥运村,他们将在比赛期间搭车走奥运专线,奥运专线的设置,损害了伦敦公车和出租车司机的利益。伦敦共有25000名出租车司机,他们中的40%在接受调研时透露将在奥运会时罢工,除非政府同意他们多收夜间费,以补偿白天的堵车损失。伦敦的地铁司机们将在奥运会期间频繁加班,他们之前曾提出不加薪就罢工的威胁。 对于这些不和谐音,塞巴斯蒂安·科说:“我们和交通工会有着很好的关系,我相信不会有很多人真想破坏我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时刻。” 这两天,8000多名英国皇家海军和30艘战舰正在进行演习,旨在应对伦敦奥运会期间可能遭受的重大恐怖袭击。英国政府此前已进行了“海、陆、空”全方位的部署,皇家海军两栖作战舰“海洋号”将在奥运会期间停泊在泰晤士河格林尼治段水域,伦敦周边也部署了防空导弹。今年2月下旬,已经在伦敦市中心举行了假设地铁遭遇恐怖袭击的演习。下个月,英国将开始奥运火炬传递,安保将进入实战状态。 塞巴斯蒂安·科告诫将持票观看伦敦奥运会的观众:“如果你曾是温布尔顿网球赛的常客,奥运会期间你要去温布尔顿看网球比赛,那你需要在交通和安检上准备花费更多的时间,奥运会的安检将比温网更严格。” 赞助商遭炮轰 “不健康、不道德不应赞助奥运” 倒计时100天之际,伦敦奥运会的5家赞助商遭到猛烈炮轰,英国皇家医学院和附属学院组织指责伦敦奥运会允许麦当劳、可口可乐这样的“不健康饮食”供应商做广告是在向公众发送“错误的信息”,环保联合行动组织则批评陶氏化工、英国石油、力拓集团环保纪录欠佳,不应赞助奥运会。 英国皇家医学院和附属学院组织代表着英国20万的医生,道格拉斯教授表示:“英国患有肥胖症的妇女平均体重在欧洲各国肥胖症妇女中排行第一,有近1/4的成年人可能患有肥胖症,半数英国儿童到2020年可能会患有肥胖症或体重超常。这是英国的一个大问题,这问题比艾滋病要严重得多,远比猪流感严重。允许麦当劳、可口可乐等高糖、高盐、高脂肪的不健康饮食产品公司在奥运会这样的盛会上做广告宣传,等于是在向公众发出错误的信息。” 环保联合行动组织则提出,陶氏化工、英国石油、力拓集团是“奥运会历史上最糟的赞助商”。1984年,陶氏化工是印度毒气泄漏事件的责任方之一,那场人间惨剧导致15000人亡,这次伦敦奥运会,陶氏化工提供了1100万美元赞助。 环保团体的负责人亚历山大表示:“奥运会是人类凝聚精神和价值的盛会,但奥运会也是一笔生意,背后有着昂贵的商业机器。很遗憾,伦敦奥运会选择了这3家不道德的赞助商,这说明钱的声音比奥林匹克精神更响亮。” 听到这些针对赞助商的抨击,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诉苦说,在奥组委2005年成立的时候,以为找到赞助商很容易,但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很多潜在的赞助商无法提供更多的资金,给财政预算带来了困难,“不管怎样,奥组委最终解决了钱的问题。” 》奥运花絮 贝克汉姆主动请缨 希望入选英国国奥 本报讯记者张楠贝克汉姆透露,他已经迫不及待要带着女儿哈珀和儿子们去观看伦敦奥运会了,奥运会是在他长大的地方——伦敦东区举行,对他来说更有特殊的意义。37岁的小贝还特别向英国足球国奥队主帅皮尔斯请缨,希望能入选国奥队阵容。 小贝透露:“我已经和皮尔斯谈过,他知道我是多么想参加奥运会。2012年对我们英国来说是伟大的一年,这是我们女王登基60周年,同时我们还将主办奥运会和残奥会。对于我来说,如果能在今年参加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那将是一种特别的感受。” “能够代表祖国参加比赛总是令我非常自豪,无论是参加世界杯还是友谊赛。我会继续努力保持自己的状态,随时做好准备,并且希望我最终能够入选奥运会名单。”小贝说。奥运会男足名单只有18名球员,只允许招入3名超过23岁的球员。 奥运无法阻止 英国经济放缓 本报讯实习生 万真霞 记者 张楠 伦敦奥运会的举行将给英国疲软的经济带来短暂的刺激,但据经济学家预测,最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也不可能阻止今年英国经济的急剧放缓。 由于持续紧缩的财政政策以及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英国站在了经济衰退的边缘,而英国政府仍然为奥运会拨出了巨额经费。英国政府已为奥运项目拨款93亿英镑,这个数额超过了2005年伦敦获得奥运承办资格时预算的4倍。 经济分析师通伯斯说:“由于年底进一步收紧的财政政策、萧条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欧元区经济衰退的新迹象,伦敦奥运会的举行也不太可能阻止英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在后半年再次放缓。在过去的5年里,奥运会对英国的经济是有推动作用的,伦敦奥运会时,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在其他商品和服务上的花费,以抵消在比赛门票、旅行和奥运特许商品方面的开支。” 新建泳池水深不足 “大浴缸”饱受嘲讽 本报讯实习生万真霞记者张楠伦敦奥运会为伦敦市民留下的遗产,不光是比赛场馆,还有基础体育设施的建设。在伦敦奥运计划中,格林威治区要修建一个新泳池,2014年将向市民开放,没想到这个泳池却沦为了笑柄,因为它中间最深的地方只有1.5米,四周深度只有1米,这违反了业余游泳协会对于竞赛池水深至少为1.8米的安全规定。 有游泳运动员这样嘲讽说:“这是计划用一个‘超大浴缸’来代替一个水深2.5米的实用游泳池,根本无法用于正式比赛。”格林威治区游泳俱乐部秘书埃文斯说:“即使是顶尖的运动员,从跳板跳入只有1米深的水中也是一件极度危险的事情。花冤枉钱是个莫大的耻辱,这注定将成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女儿练蛙泳的父亲斯宾塞里说:“这太荒谬了,我们夸耀自己是举办奥运会的格林威治区,却建造了一个无法被年轻人用于比赛的体育设施。”

08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吗?

是的。

依据有二:

(一)美媒《NBC环球》评选出了史上最炫目五大奥运开幕式,北京毫无悬念当上第一。

这五个奥运会分别是:

第一名:2008北京奥运会

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届奥运会可以在壮观、雄伟、奇妙、创新、远见和精密方面,能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提并论。

当年奥运会上,2008名击缶手组成的阵容配合无比绚丽的舞台效果让人过目不忘,壮丽的诗篇和画卷也被人永恒传唱。那届奥运会也成为美国电视史上收看最多 的节目,17天赛事中收视人数平均都超过2770万。原因很可能是,在那么华丽的开幕式之后,美国观众对后面的赛事充满了期待。

第二名:1984洛杉矶奥运会

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一个空中飞人背着飞行背包飞进体育馆的时候,全场都沸腾了。飞人的出现,满足所有男人、女人和孩子对未来的憧憬和幻想。仅凭此一幕,洛杉矶奥运会就足以名垂青史。

第三名: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

这是美国奥运史上最令人感伤的一幕,在开幕式上,莫罕默德-阿里的出现让世界震惊。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员,当时的阿里已经备受帕金森症的困扰。但是,他仍然用颤抖的手握紧了火炬,然后精准地点燃了圣火导火线。那一幕,全世界为之落泪。

第四名: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

1992年的奥运会有两件事值得坠入史册,首 先是残奥运动员安东尼奥-雷波洛点燃圣火。他当着全场观众的面,拉满了弓,稍作停顿之后放手。带着火的箭直冲云霄,落入圣杯,圣火熊熊燃烧,引得全场沸 腾。弓箭手雷波洛的表演,完美地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第二点值得纪念的,是1992年奥运会是20多年来,奥运会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参赛国抵制的情况下进行。

第五名:2012伦敦奥运会

不仅因为伦敦奥运会面临着北京留给它的巨大压力,更是因为以英国皇室为首的众多名流都将现身开幕式。何况,开幕式导演是曾获奥斯卡的博伊尔。

(二)奥委会主席罗格也称赞说:“中国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